外省动态

大湾区供销力量正在撬动什么?

  • 时间:2025-08-13

  • 浏览:100

  •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 作者: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2020年8月,广东省供销合作社设立广东省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5年来,广东省供销集团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及省供销合作社工作要求,聚焦公共型定位,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主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盛夏的南粤

台风频临

丰收与抢播同频

一场以农之名、关乎时间的赛跑

正在每时每刻上演

凌晨五点,博罗荔枝林外

冷链车预冷待命,鲜果抢“鲜”离枝

正午骄阳,南雄金稻田上

收割机轰鸣往返,争分夺秒颗粒归仓

彻夜不息,大湾区基地里

烘干机全力运转,确保新粮安全入储

…… 


这是广东省供销合作社所属广东省供销集团打造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战斗集群的场景映照。

图片

正午骄阳,农机手们正在进行收割作业。


放心产品,全链服务——以联结农户为核心,广东省供销集团紧扣“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持续聚焦农资农技、粮食全产业链、冷链物流、农产品产销对接等为农服务主业板块,推动跨层级跨区域合作和优势服务资源联动,深化“四网一基地一平台”建设,推动小农户链接大市场,全力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全链协同

破解农业服务“孤岛困境”

岭南大地,每一粒粮食、每一颗鲜果的“旅程”都得益于全链协同的托举。

聚焦农业全链条痛点,广东省供销集团以公共型农资农技服务网、粮食全产业链网、冷链物流骨干网、农产品直供配送网为四大支柱,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和数字供销云平台,打通“耕种管收储运加销”各环节壁垒,系统性破解为农服务“孤岛困境”。

图片

在现代化育秧工厂,机械臂与播种器精准协同完成全流程作业。


智能化的立体秧盘、公共型的专业化烘干工厂、4个省级丝苗米产业园、近百万吨的粮食仓容、5000家直达终端的销售门店……粮食全产业链服务串联起从种子破土、丝苗归仓到米饭飘香的全过程。

走进新供销天润广东丝苗米生活馆,主播正在直播推介广东供销出品的各式丝苗米,现场顾客在鲜米体验区和丝苗米货柜前驻足,这是丝苗米抵达消费者餐桌前的最后一环。沿着广东省供销集团铺就的“新稻路”向上回溯,南雄市丝苗米高标准农田里,一台台收割机正轰鸣忙碌,农机手们正在抢收早稻。目前,覆盖丝苗米生产全程的广东供销公共型农资农技服务网年供应化肥超400万吨、农药超27亿元,2025年计划签约农服面积800万亩,绿色农资供应和作物服务24小时响应、2小时全覆盖。

图片

消费者在新供销天润广东丝苗米生活馆选购商品。


农产品的“保鲜通道”同样彰显协同效能。在博罗县公庄镇,刚摘下的“桂味”“怀枝”“糯米糍”荔枝被迅速分装,即刻转运至等候多时的天业冷链车。带着晨露的鲜果直抵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在恒温冷库完成筛选、称重、加冰、打包等标准化流程后,发往各地。随着荔枝季进入尾声,黄皮、龙眼等时令鲜果迅速接力,通过这一网络走向全国。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自2023年12月全面组网投产以来,积极发挥基础设施“平急两用”功能,441万立方米冷库库容、75万吨年度农产品流通量的运营数据,彰显出其在产地冷链集配、冷藏保鲜、应急保供等领域的服务能力。从博罗荔枝的甜蜜,到湛江金鲳鱼的鲜美,再到徐闻菠萝的清香,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正借助这张冷链大网,实现新鲜“远航”。

图片

供销冷链运输车满载刚采摘的新鲜荔枝从田头驶向产地集配中心。


“最后一公里”的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让全链协同的价值直抵终端,并有了更深层次的表达。佛山市顺德区北滘中学门口,印有“供销品质 全链服务”的广东供销直供配送冷链物流车准时驶入。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网前端连接供销农场,后端服务机关、医院、学校、商超、社区,实现直连田间与餐桌。目前其区域子平台已覆盖全省,“放心”正成为触手可及的广东供销品质标签。

图片

广东供销放心食材进校园专项行动正在开展。


全链服务绝非环节的简单拼接,而是让每个节点高效联动为有机整体。从田头的种植指导、农资供应,到冷链运输、精深加工,再到终端销售,供销全链服务让农产品销售期延长4至5倍,腐损率降低超5%,商品化处理和物流成本下降超10%,不仅让湾区餐桌上的食材更新鲜、更实惠,更让岭南佳味“鲜”向全国。


联农带农

机制创新激活共富基因

聚合协同之力,广东省供销集团上连大市场、下接小农户,贯通农业生产与消费需求,构建起共生共赢的生态闭环,让共富基因在改革实践中持续激活、蓬勃生长。

图片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俯瞰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作为保障大湾区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大湾区基地被列为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之一,不仅是民生保障的“压舱石”,更孕育辐射湾区、带动全国的发展势能。大湾区基地内,70万吨容量的“大粮库”伫立其间,仓廪中整齐码放着大米、玉米、食用油等重要物资。该粮库建成后可满足大湾区居民15天的粮食需求,也可为香港居民提供长达半年的保供支撑。目前,大湾区基地已承储政策性储备粮14万吨,“平急两用”的储加销一体化体系渐成规模。

图片

在粤港澳大湾区基地粮食应急保障中心里,运粮车辆往来穿梭,确保颗粒归仓。


见仓廪实,更见产业兴——合作共赢的图景在大湾区基地持续铺展。大湾区基地统筹整合供销合作社农资农技、冷链物流、基地加工、直采配送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板块,打造以大湾区基地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基地入驻企业广东优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将来自供销农场的新鲜果蔬转化为水果蔬菜沙拉等产品,走进全国各大商超便利店;广东永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来自供销渔场的鲜鱼经十余道工序,配送至全国;海关入驻,让企业足不出园即可办结检验检疫、通关监管等全流程手续,为优质农产品入湾出海畅通渠道……产业链各环节共享协同红利,一个涵盖净菜加工、生鲜出口、中央厨房、预制菜生产的食材食品加工集群已然成型。

从湾区枢纽到撬动全国网络,大湾区基地的辐射力不断延伸。在全国供销农产品供应链创新中心内,四川、黑龙江等18个兄弟省份供销合作社扎根落户。除了通过常态化的展示展销助力各地特色农产品走进湾区,大湾区基地还承接全国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集散任务,将“立足湾区、服务全国”的愿景转化为鲜活流通实景。

全链触角从大湾区基地延伸至村落田间,“社村”合作的纽带将大市场与万千农户紧密相连。

2024年5月,广东省印发《关于推进“社村”合作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方案》,在全省12个县(市、区)推进“社村”合作试点。“社村”运营公司作为省市县三级供销合作社系统与村集体联合持股的运营主体,大力整合各出资企业、各服务网络优势资源,统筹带动“社会化服务下行、农产品上行”,通过“股权+资产+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居间服务收益”的多元利益联结与分红机制,推动供销合作社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优势互补,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图片

南雄高标准农田暨社村合作示范种植基地。


在韶关南雄市,采用“EPC+O”(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建设10万亩高标准农田,现已实现首期5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及种植,推动南雄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基层社、村集体合力构建“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全程社会化服务+村集体+农户”模式,实现2024年晚造水稻亩均增产100斤至150斤,带动6个村集体项目开展当年实现分红94万元。

茂名信宜市通过开展“社村”合作试点,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发展,建立农户、村集体、供销合作社企业多方合作共赢的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利益分配机制。村集体通过“居间服务收益+销售利润分红”获得稳定收益,农户则享受“稳价收购+土地租金”的双重保障。截至2025年4月,供销合作社企业针对当地三华李等作物开展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12万亩,向首批24个合作村集体发放分红130.68万元,农户每亩地每年可得租金500元左右,同时,通过托底收购优果优价,三华李销售均价较往年提升了20%以上。

依托全省公共型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机制,“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深度赋能特色产业。广东省供销集团围绕丝苗米、马铃薯、菠萝、荔枝、豇豆等30余种优势农产品制定选品清单,做好“土特产”文章,让产业增值红利实实在在落进农户口袋,让共生共赢的生态闭环在岭南大地上结出丰硕的共富果实。


新质动能

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广东省供销集团积极打造数字供销云平台,以数字化手段整合各服务网络优势资源,以数字化赋能串联“四网”,形成农资农技、粮食、冷链、农产品“一盘货”仓网能力,为传统农业注入现代活力与效率,更以系统性服务升级打开产业增值新空间。

走进江门台山市的现代化育秧工厂,科技赋能的图景鲜活铺展。机械臂与播种器精准协同,完成基质填装、恒温催芽、智能喷灌等全流程作业,每小时最多可培育1200盘秧苗。科技让育秧周期缩短7至10天,成活率达98%,病虫害发生率降低70%,工厂年产20万盘高品质秧苗,可满足1万亩良田需求。

图片

智能化育秧从生产端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从育秧托管到仓储加工,智慧生产正在一个个细节中重塑保障粮食安全的效率标准,数字化的革新已渗透到广东供销服务全链条。

打开粤供销数字农服大屏,用药方案、农机手信息、作业轨迹、虫情监测等生产信息一目了然。广东省供销集团依托粤供销数字平台和供销农服系统,搭建现代农业服务管理平台,集数字田块管理、农机作业监管、用药方案追溯于一体,成功构建覆盖农业生产全环节的供销一体化数字服务闭环,为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提供智能化监管支撑与数据决策保障。

图片

现代农业服务管理平台构建农业生产全环节数字服务闭环。


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粮食应急保障中心,管理人员打开线上智慧粮库系统,轻触屏幕即可设定温湿度阈值,即刻启动环境调控,让每一粒丝苗米住上了“好房子”;在惠州仲恺高新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中心,智慧电子屏实时显示着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图谱——日处理200吨大米的生产线上,粮温监测、稻谷流量等数据随加工节点动态更新,每一道工序的参数都可追溯调优,“好米出仓”有了精准的数字标尺;在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骨干网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库智慧运营调度中心,农产品出入库数据实时刷新,全链路溯源信息随物流节点同步生成……

图片

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骨干网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库智慧运营调度中心。


过去靠人工记账、凭经验看仓,现在靠数据说话、用算法决策——农户通过手机能实时接收虫情预警,粮仓精准调控实现“毫米级”储鲜,冷链智慧运营调度中心将所有供应链尽收眼底……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深度植入生产、加工、流通的全链条全环节,不仅提升了供应链周转效率,更让“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的承诺成为常态,让种粮人的底气更足。

截至目前,数字供销云平台已链接27.8万户中小农户,通过劳务协作带动2万户农户融入产业链。供销D站五级联农综合服务应用持续升级,实现需求对接、资源调度、服务落地的全流程数字化,让新质生产力的红利真正惠及农业生产一线。

核心在联结农民、根基在田野深耕、动能在全链协同、未来在数字引领——广东省供销集团以“四网一基地一平台”为经纬,正充分发挥龙头牵引作用,系统重构农业全链条服务生态,将“公共型”理念转化为可复制、可持续的现代化服务能力,为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更大动能。

责任编辑: 周钰